觀音佛祖史記神蹟

本廟奉祀- 觀世音佛祖.jpg


觀音佛祖之稱,「觀音」是法號,「佛祖」是我國尤其台灣民間對佛的尊稱。「觀音」法號,原為「觀世音」,唐朝時候,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才省稱的。所以稱「觀世音」者,「法華經」謂:「苦惱眾生,一心稱名,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,以是名觀世音。」也有稱「觀音菩薩」的,「菩薩」是梵語「菩提薩埵」的略音。「法華經」謂:「菩薩此言心,薩埵此言志;」又謂:「菩提覺義,是所古求,薩埵有情義,是自身也,求菩提之有情者,故曰菩薩。」

  還有「觀自在」的法號,「西域記」謂:「阿縛盧和低濕伐羅,唐言觀自在,合字連聲,梵語如上,分文散音,即阿縛盧和多,譯曰觀,低濕伐羅,譯曰自在;」又「心經略疏」謂:「與事理無礙之境,觀達自在,顧立此名,又機往救,自在無關,故以為名,前釋就智,後釋就悲。」

  此外,因完成救苦救難十八大願,世人感佛悲無邊,上尊號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」。以上或法號、或尊稱,都是意有所指。台灣民間更有「觀音媽」、「南海觀音」、「聖宗古佛」、「妙善夫人」等稱呼的;據謂還有「送子觀音」、「千手千眼觀音」、「白衣大士」等共有三十八體。

  佛教經典唐且有「六觀音」、「七觀音」、「三十三觀音」的分別,所謂「觀音三十三化身」,表示祂「法力無邊,能救世間萬劫」妙法蓮華經的普門品即繪有:一、圖像 二、楊柳 三、持經 四、龍頭 五、圓光、六、白衣 七、遊戲 八、蓮臥 九、瀧見 十、施藥、十一、魚籃 十二、德王 十三、水月 十四、一葉、十五、青頸 十六、威德 十七、眾寶 十八、延命、十九、岩戶 二十、能靜 二一、阿耨 二二、琉璃、二三、葉衣 二四、蛤蠣 二五、六時 二六、普慈、二七、合掌 二八、一如 二九、不二 三十、灑水、三一、持蓮 三二、阿摩提 三三、多羅尊 三四、馬郎婦。


釋迦摩尼佛祖.jpg

所謂「六觀音」,一說為:「大悲觀音」、「大慈觀音」、「獅子無謂觀音」、「大光普照觀音」、「天人丈夫觀音」、「馬頭觀音」、「十一面觀音」、「准胝觀音」、「如意輪觀音」;現在台灣民間崇奉的是後「六觀音」中的「聖觀音」,即「法華普門品」的觀音,這「聖觀音」就是一切觀音的結稱。

古蹟廟旁側門.jpg  觀音佛祖的前身,據說就是妙善公主;相傳宋代普明禪師在武林上天竺的時候,受神的感召,有「觀世音菩薩本行經」後改稱「香火寶卷」,有這麼一則故事:當印度迦葉佛的時候,須彌山西有一個興林國,國王姓婆名伽,年號妙莊,國土廣闊,人民安樂,只苦沒有兒子,王后寶德連生二女,別叫妙書,妙音,到了妙莊18 年2 月19 日,又生一女,叫妙善,妙善就是後人所稱的「觀世音菩薩」。她原是仙女轉世,一意要學佛,與大公主和二公主不同,妙莊王因沒有太子,想招駙馬繼後,未料妙善立意甚堅,決心修行不肯答應,妙莊王大怒,便把她囚在後花園,幸虧她母后全力袒護,方得赦免。後來她又到白雀寺修行,妙莊王欲把她逼出來,便圍寺放火,但是她卻刺血變做紅雨把火撲滅了,而後再用刀斬她,她也能不死,最後還是她自己向天祈禱,乞求一死,免得令父王憤怒,終於被弓弦勒絞而死;她魂遊地府,以其大慈大悲,救度了不少惡鬼超生,閻王恐怕地獄空虛,便送她還陽;三公主還陽後,因得佛的提示,送到中國惠州澄心縣香山懸崖洞中修道,九年修成,名為「觀世音」。

  那時,妙莊王因毀棄佛法,患了不治之症,必須到香山懸崖洞求不瞋人的手眼才能治癒,待求得妙藥治癒疾病,而前往答謝時,才知道所謂不瞋人就是他的女兒妙善,於是國王也一心修道,後來也同登淨土。

而據佛家傳說:觀音本為男子,號「慈航尊者」,一曰,在大羅天宮賞玩勝景,坐在八寶蓮花中,展目四望,忽見東土眾生,貪迷酒色財氣,利鎖名韁,造染無邊惡業,六道輪迴,轉報不一,醉生夢死,脫骨如山,冤緣相報,永無了期。  不禁深發願心曰:「吾自混沌初開,至於今日,為濟眾生,願托化東土,劫劫度人,功證無上,正等,正覺,今仍困末之際,人心大變,殺戮姦淫,罪惡滔天,觀此眾生冤孽,何能解消,黑氣盤空,實堪慨嘆。吾觀男子尚有知覺,理解三教教理,明善窮源,但視女子,不明天理循環,甘自墮落,困倒塵苦,可悲可憫,吾不如下世,脫化女身,以解五濁惡災,供作後世楷模,使諸女子知非改過,逃脫輪迴之苦,免劫地獄諸刑,而登菩提之路,共享極樂美景。當即啟奏瑤池金母無極天尊座前,立邀聖允,並派燃燒祖師,照明行程,由東獄、城隍、土地諸神接引,來至興林國投生……」。從以上的說法,便可說明了觀音佛祖的是男是女,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不虛了。



我國有佛教四大名山

一、為山西省五台山,是大智文殊菩薩道場

二、為四川省峨嵋山,是大行普賢菩薩道場
三、為安徽省九華山,是大願地藏菩薩道場
四、為浙江省定海縣的普陀山,是大悲觀世


音菩薩道場普陀山在定海,為什麼一般又稱「南海普陀山」呢? 因為定海以往曾有南海之稱,所以相沿至今也就依然稱為「南海普陀山」了;然而普陀山所以成為佛教且大名山之一,卻有一則有趣的故事,也就是觀世音佛祖自己授意選定普陀山作為道場的說法。

  現在台灣地區奉祀以「觀音佛祖」為主神的寺廟,以超過七百座,以高雄縣最多。相傳媽祖的年輕未婚,曾在神界引起一場騷動,封神榜中千里眼與順風耳二兄弟見媽祖的天生麗質,企圖以法力逼迫媽祖下嫁,經過一場激烈的鬥法後,二兄弟敗在媽祖的手下,從此便成為媽祖身邊的護法神,助媽祖眼觀四面,耳聽八方,延伸其救世的耳目。

廟內樑柱 距今已逾百年歷史.jpg